2012年11月26日 星期一

紅與黑

一、憲政改革

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上傳來的畫面是周末熱點頭條。周六晚上的新聞聯播,在《中共中央印發<關於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通知>》」的後面,緊跟的就是《我航空母艦順利進行艦載機起降訓練》現場視頻,門戶編輯從新華社稿件中發掘該戰機「各項性能可與俄羅斯蘇-33、美國F-18等世界現役的主力艦載戰鬥機相媲美」的評估,搜狐以「刀尖上起舞」比喻起降難度,海峽導報更是把一整個頭版都用於高呼「壯哉,航母!美哉,殲15!」。

與軍事迷的興奮相似,李克強的「改革紅利」說也給寄望中共振興者打了針強心劑。新京報連發兩篇社論,周六疾呼《改革動起來,才是最重要的》,周日再言《改革更要在「分蛋糕」上用力》,並均得新浪力推。

前者稱李克強的表態「是在向社會明確傳達改革的決心」,而後強調:「『一步實際行動勝過一打綱領』,我們樂見政府積極的改革態度,更樂見政府積極的改革行動,尤其是樂見政府打破自身利益的行動。唯有政府打破自身利益,才能打破現有利益格局,才能使政府成為改革強大的動力之一。未來一兩年,適應社會需求,盡快在收入分配改革、壟斷行業改革、社會組織發展、財政預決算公開透明化、政府官員財產公開等方面,扎扎實實地一個一個突破,一個一個解決,一個一個地釋放制度紅利。在這方面,改革的速度並不是最重要的,改革動起來,才是最重要的。」。

昨晨之文則再贊李克強講話「引發海內外熱議,在公共輿論空間中獲得廣泛共鳴」,而後承認「不觸動所有人利益的帕累托式改革,已經不復存在」:「改革的共識其實不難達成,但在『分蛋糕』這種具體的領域怎麼改革、怎麼達成共識,恰恰是最困難的。既有的『蛋糕』分配不公的問題當然需要解決,但當下更重要的事情還是,全社會如何達成共識,制定出更加公平合理的『蛋糕』分配規則,並以此為突破口,打破一些領域的改革僵局。」。

南北響應。在廣東,南方都市報決定摘錄推薦新京報的《改革動起來,才是最重要的》,而其自家社論更是選取了另一個角度——憲政。這是在借懷念法學家蔡定劍先生逝世兩周年之機,重申「民主是一種現代生活」和「每個人都是改革的締造者」的道理:「李克強表示,改革開放是發展的最大『紅利』,改革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不乾可能不犯錯,但要承擔歷史責任』。其特別指出,市場經濟本質是法治經濟,體制改革與法治建設相輔相成,『推進改革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改革要尊重群眾和基層首創精神......而今我們依舊懷著這樣的希望,由追緬蔡定劍先生出發,為法治國家的建設尋回常識與力量,記取勇氣與信念。」。

其實,南都這同樣已是第二論,周六《強調法治思維,首先要依憲治國》里,就已經強調「『依法治國、依憲執政』亦為下一步改革深入、國家發展所應致力的方向」。正如此文導語所言,之所以能夠如此高調地寫出「憲政」二字,正是因為:「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黨組成員江必新在《人民日報》主辦的《人民論壇》雜志刊發署名文章,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若乾思考』。文章強調,要把憲政作為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三者有機統一的基本路徑,通過憲政路徑吸納、整合、表達民意,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處理改革、發展中的棘手問題。」。

鳳凰網發揮聚合優勢,並薦新京報和南方都市報社論之際,亦提供江副院長那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若乾思考——以學習黨的十八大報告為背景》的鏈接,摘要如下:「民主、自由、平等、法治,不是資產階級的專利」。

微博上的欣喜代表是胡錫進,他在周五晚間就發帖宣告:「李最新講話對改革的強調前所未有。習李都很年輕,我相信新班子很想做一番實實在在推動國家改革進步的事業,決不會是個守成班子。這也是輿論的共同期待。未來10年對中國十分關鍵,中美實力競爭將白熱化,國內矛盾集中暴發,在多元化的社會環境下實現國家團結必須成為中國人所有具體追求的最大公約數。」。

二、微博反腐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尹鴻認為「習李新政氣象初現」的依據有三:雲南跪訪民婦獲得自由;北碚書記被撤職;李談從改革要紅利。

是的,新人新氣象,體現在重慶,那就是市委書記孫政才在到任第三天就決定放棄屬下一個區的最高領導。按照北京青年報社評的說法,那就是「徹查不雅視頻書記,傳達清新重慶印象」。

雷政富在周五午前的落馬,的確給人們帶來了周末最佳談資。原本的截圖也終於升級成視頻,在微博論壇上流傳。壓抑著對「雷人」長相的厭惡,好事者掐著秒錶計算「雷冠希」的性愛持續時間,而後放聲大笑,給他新封了個「12秒郎」的外號。於是,雷書記不僅因為這段視頻輸掉了前程,而且還丟盡了作為男人的臉面,創意十足的漫畫家將他與劉翔放在一個畫面中,以嘲諷他是創紀錄的早泄者。

雖然也有奉勸人肉搜索者「這位豬頭書記大家發泄消遣一下也無妨,但對於女主角,大家還是放了她吧」的聲音,但在又一輪集體狂歡面前,這種保護平民隱私權的呼籲真是杯水車薪。這位「二奶」的真名被公佈,甚至有人特意偽托其名,發布所謂生活照,以證明「白菜真的都被豬拱了」。

也確實值得歡慶者高興。民間反腐再下一城,不僅是扳倒了重慶這個直轄市裡的區級最高長官、正廳職乾部,而且是前所未有的速戰速決。當晚《新聞1+1》聚焦之時,便已引述網友精確計算:「63個小時,一個正廳級乾部被微博秒殺」。

晶報在「雷倒了」的周六封面焦點後,附加社論《雷政富被迅速免職彰顯反腐新氣象》以表欣慰。環球時報更是直接用「微博反腐」來代替「網絡反腐」相稱,贊其「積小步而成大跨越」:「微博反腐獲得一次罕見快速、全面的勝利。由@紀許光發動的這次揭露獲圓滿成功,可以看成微博自出現以來發揮獨立輿論監督的重要突破點,以往的匿名爆料轉向實名爆料,以往官方對爆料內容猶豫不決轉為這一次的高度重視和快速反應。如果這個趨勢得以保持和鞏固,那麼@紀許光的這次全勝就是中國輿論改革積小步而成大跨越的里程碑。微博已對官場生態形成巨大壓力,它對腐敗的觸動正在超過體制內現有的任何單項約束。它未來的反腐作為更有著十分遼闊的想象和實踐空間,中國的反腐敗格局有可能出現質的重組。」。

胡錫進總編如此熱情洋溢,倒顯得@五嶽散人那句「紀委反腐,不如妓女反腐」有些悲涼。在看到網絡反腐局限性的觀察者眼裡,這種「隔牆扔磚頭,砸到一個是一個」的做法只能解氣、無從治本,新浪專題《反腐:紀委為何總在二奶後》里聲明「情婦反腐是靠不住的低概率事件,權力的制約與監督才是正途」,@西門不暗的微博評價則更加直白:「微博曝光貪官,相當於游擊戰,逮誰算誰。期待微博能取得反腐勝利,就好比認為游擊戰可以取得抗戰勝利。」。

新京報提供的跟蹤報道開啟了人們對「勝利沒那麼簡單」的理解。記者引述第一爆料人朱瑞峰之言,描述事件經過:「當地有建築公司老闆不滿於雷政富將工程單獨承攬給其弟弟雷政奎,想拉攏與雷政富的關系,獲得項目工程。於是雇用並訓練了視頻中女子,並讓該女子化名成周小雪順利成為雷的情人,然後於2007年正月初一和初三拍攝了不雅視頻。」。

原來是陷阱,恍然大悟的圍觀者總算解開了「誰,為什麼拍了這段視頻」的疑惑,而東方早報帶來的消息顯得「水更深了」:「向其提供雷政富不雅視頻與貪腐信息的『線人』,不是視頻中的女主角,也不是視頻偷拍者,而是重慶市公安局『內部的公安乾警』。」。

根據這篇同樣經由門戶網站同步推薦而廣為人知的報道,「朱瑞峰稱,重慶那名建築商偷拍視頻是想用來『公關』雷政富的。此後,估計因雷政富沒有滿足這名建築商的大胃口,就通過其他渠道,給雷政富觀看了這段視頻。不過,這名建築商的意圖並沒有得逞。朱瑞峰說,不久後,趙紅霞被抓,被刑事拘留30天,而那名建築商也被警方立案調查,法院最終以私刻公章罪將其判刑1年。」。

接下來就是那個熟悉的名字了:「當年為何雷政富沒有被處理而是趙紅霞與建築商被警方立案調查?朱瑞峰稱據『線人』告知,雷政富當年將被人手持不雅視頻要挾一事請示了重慶市一名高層領導,隨後王立軍(原重慶市公安局局長)就成立了抓捕趙紅霞與建築商的專案組。」。

雖然東方早報隨後註明「因缺乏書面、錄音等直接證據,而朱瑞峰也提供不出其他證據,為此,這一細節還有待官方最終確認」,但在微博論壇上,由香港商報副總編輯周剛發布的8點分析早已讓很多人點頭稱是,帖中,那位「高層領導」已被點名是薄熙來,稱其在2009年得知此事後反讓雷官升一級。

帖中最後一句是「像雷政富一樣,接受商人性賄賂並被拍下短片的重慶廳局級官員至少還有五位」。斟酌之後,新京報周日將之搬上紙面,即「朱瑞峰說,11月4日他從『線人』處拿到了6個重慶官員的不雅視頻,涉事6名官員都為重慶的正副廳級乾部。『4位高官還在位,其中1官員在薄熙來和王立軍案後下臺,雷政富這次又被免職。』」。

《雷政富不雅視頻為何埋沒了5年》——此時配發是再合適不過。繼周六由評論員於德清贊揚「快速查處雷政富與網絡反腐合拍」,昨天正是依據朱瑞峰最新爆料,公開詢問「4位高官還在位,一人已下臺」是否屬實:「在公安機關的介入下,該不雅視頻其實早已成為公開的秘密,但是,這段視頻為何沒有成為相關部門的查處線索,在幾年前就將雷政富拉下馬,反倒是視頻的拍攝者被治罪呢?毫無疑問,這是一個關鍵細節,其背後的問題,可能比雷政富的個人問題,更加嚴重。因為它反映出的,是個別地方對官員監督機制的形同虛設,公權力不僅未成為懲貪治腐的利器,反而成為雷政富這種官場敗類的防護盾。」。

《女子曾多次演練涉6名高官》、《傳該女子曾被王立軍拘留1個月》、《據傳雷政富「喜歡美女」甚於鈔票》......當中國各地媒體在過去兩天里紛紛把聚光燈指向重慶時,細心者一定可以發現,提供最多獨家細節的新京報和東方早報幾乎都沒有提及一個人,盡管他的名字在央視和新華社的報道中都是頻頻出現。

這個人就是紀許光。如果說微博反腐是主線,那麼有關這位「資深調查記者」的爭議就是一根無法忽視的輔線,並且,由於主要發生在脫口而出的微博空間中,就更加唇槍舌劍針鋒相對。

首先是周五下午應邀赴重慶協助調查時在入住酒店指責當地紀委人員「沒有保密常識」,讓一些本就懷疑他「故作悲情」的圍觀者感到不適。「公知」對手@點子正和@AC空氣稀薄均出言譏誚:「入住酒店,竟然要求我們出示身份證——『竟然』二字用得好......一邊讓別人保密,一邊高調圍脖直播......一邊說危險,一邊曬兒子照,一邊責怪別人不懂保密,一邊自己泄密。一個調查記者如此不縝密,你的調查會縝密嗎?」在與重慶公檢法打交道方面頗有發言權的律師浦志強也願在此時為紀委說句話:「憑證入住,談不上信息泄露,泄露行藏,沒人動你毫發。來去匆匆,擺英雄譜,打悲情牌,氣度小,膽子更小:蓋單刀赴會者,除單刀,還必須赴會,似你這般走為上,耍的只是花槍!做人如此行事,我很不贊成。」。

作為同行,@醬缸外的秦楓同樣不以為然,勸告紀許光「對於底下官員有點怨氣,態度不好,實在不至於弄得跟自己要被怎麼樣怎麼樣了,行嗎?」;@王志安和@樸抱一達成一致,公開反對這種「熱衷成為主角」的記者言行。

當紀許光宣佈自己因為憤怒於重慶紀委「個個臉拉長、語言冷冰冰,毫無人情味」而拒絕再協助調查、登機返京後,他的一些前同事再也忍不住了。無巧不成書,王世宇,這位剛在重慶報道任建宇勞教案的南方都市報記者,聲稱自己在紀許光到達酒店時正巧路過附近天橋,並轉述前臺所言:「七八個人呼呼啦啦進來要開房。結果一個方頭大臉的人就不給身份證,說是危險。她不想理他。一幫人在門口吵了20分鐘就走了。」。

事實上,不論是在周六報道《重慶確認不雅視頻男主角系雷政富》、周日評論《從戲劇化走向制度化,反腐方能踏上正途》中,南方都市報都沒給紀許光——這位昔日員工——以露臉機會,盡管此時,他已儼然成為中國最炙手可熱的反腐鬥士。

而在更加不用顧忌的自媒體空間里,冷嘲熱諷的前同事們只差沒有直接說出紀許光有「精神病」這三個字了,甚至,連可以代表南方都市報深度新聞部官方立場的那個微博賬號,在發現有人以為紀許光供職於此時,要專門發帖以示撇清:「紀許光今年3月已從南方都市報離職。鑒於有網友仍稱其是南都深度記者,特此聲明」。而當回答評論者「南都這時發這個,神馬意思?!」的質問時,這種恩斷意絕的情緒就更加表露無遺——「意思是他的榮辱只與他自己有關」。

此時,是認證為「原南方都市報深度新聞部調查記者」的@李思磐回過頭來,她要批評的是這些欲言又止的前同事:「你們根本對自己的行業不負責任。在自媒體的時代,大家心照不宣地譏諷,也暗暗生氣。可是為什麼不可以集體說出真相?幾十萬粉絲真的是一臺有效率的謊言播種機了,他會越來越放肆並且不可控制,關鍵是這種毒快餐會把經過訓練、思考、自我節制和關註倫理的新聞擠出信息市場。不能理解南都當初不出聲明。」。

聽打‧逐字稿陳愛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