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2日 星期四

博弈公投,馬祖人的「賭爛票」

馬祖博弈公投過了,事實上這是馬祖人對這幾十年不滿的一張「賭爛票」,一種不滿情緒的宣洩。台北人永遠用台北的角度思考馬祖,什麼博弈公投一過,馬祖的災難就會開始,馬祖的純樸就會不在,但台北人這麼喜歡馬祖,為何不移民馬祖?對馬祖又做過什麼實事?嘴巴上講得正義凜然,但有無想過幾十年來馬祖人得到什麼?

馬祖過去是戰地,為台灣的安全犧牲奉獻,解除戰地政務之後,看著澎湖觀光發展勃興,看著金門陸客川流不息,馬祖什麼也沒有。甚至,陸客連借道馬祖的小三通來台灣都不願意,馬祖人連個便當錢都賺不到,只能看著藍天白雲。

誰喜歡賭場?沒有人甘心開賭場,澳門也不喜歡賭場,那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對於馬祖人來說,這兩天媒體的大吵特吵,不就是賭場的「外部利益」?要不是賭場,誰會像今天這麼在乎馬祖?反正馬祖不設賭場也活不起來,設賭場可能還有一線生機,若真的不好,到時候關起來還是回到原點,有何損失?

去過澳門的人都會發現,賭場其實門禁相當森嚴,都有嚴格保全,警方來回巡邏,哪容得下黑道人士橫行?新加坡更不用說。所以賭場的負面問題處理,是技術問題,不是不能解決的。走在澳門街頭,賭場的招牌絢麗奪目,對於不賭的人,那只是一個街景裝飾;對於賭徒來說,就算沒有招牌,他也會去。

賭場其實只是一個火車頭,帶動投資,製造話題與吸引人潮。很多人去澳門是不賭的,而澳門的葡式蛋塔、小小的媽祖閣、葡式料理與建築,賭場未設置前,誰重視了?誰報導了?另一方面,澳門憑藉巨大稅收,可以增加更多的「非賭場遊憩設施」,把旅遊產品朝更多元化發展,例如威尼斯人酒店的巨大購物商場。澳門也用豐富的稅收投資教育,澳門大學不斷給大陸學生高額獎學金,以吸引人才;重金禮聘教師,甚至新的「橫琴校區」也將落成,以便吸收更多陸生,這成為澳門新的產業。

既然馬祖人民選擇設置賭場,外資也願意投入,政府應該面對事實,並利用此一機遇,尋求馬祖發展。大陸正在積極設置平潭實驗區,我們也可以規劃「馬祖實驗區」。實驗將馬祖的戰地與自然風光,與博弈產業相結合,這是澳門與新加坡都沒有的優勢。另一方面,實驗將馬祖建成海西區,甚至是長三角地區的海島度假中心,這也是當前所沒有的。

但馬祖不是沒有隱憂,馬祖會比澳門更依賴大陸市場,澳門除了大陸,還有香港、台灣與東北亞的市場。馬祖的成敗,完全要看大陸態度,納入平潭實驗區的一環,是可以考慮的策略。另一方面,即便馬尾到馬祖,水上交通仍不便利,遇到東北季風更是困難,如何克服也是大問題。

聽打‧逐字稿陳愛君

民營電廠「暴利」迷思

民營電廠日來因暴利問題受攻擊,撤公開發行又引發立委及官員批評,筆者不禁聯想到蕭前副總統指出國家發展面臨的危機之一是對公平正義的迷思。

民國八○年代起,台灣缺電嚴重,政府乃參考國外範例開放民營電廠。電廠投資動輒百億,完全由民間籌措資金並承擔興建和營運風險。今日業者賺錢,但日後隨著機組老舊,維護成本勢必降低獲利。在須承擔種種風險下,業者願意投資的關鍵,就是和台電簽訂長期購售電契約。

依經濟部規定,購電價格以不超過台電同類型式發電機組之「避免成本」(台電自行發電之成本)為原則,「避免成本」由台電核算,契約內容也依台電範本。論者現指摘台電高買低賣,但忽略台電電價長期因政策考量無法反映成本,並不適合用來做比較。又有用台電發電平均成本來比較,但這忽略不同類發電機組成本差異極大(核電遠低於燃煤、燃煤遠低於燃氣),要比也應該燃煤比燃煤,燃氣比燃氣,而不能概括看平均成本。另有謂因利率下降,業者產生超額利潤。但當初台電決定採固定利率,也應有其政策考量,畢竟誰能預見廿五年間的利率變動?低利時對業者固然有利,但利率走高時則相反。

「契約必須信守」和「信賴利益保護」是經濟活動安定基礎。民法另有「情事變更原則」來避免「契約必須信守」原則適用過當。若台電認為購電價格因情事變更致顯失公平,自可尋求法律救濟。令筆者憂心者,是政府態度使投資台灣的風險升高。政府傾聽民怨,整頓台電值得肯定,但不能在民粹化的反應下無視業者合法權利。若捨正途法律救濟不走,卻以公權力硬壓業者,不但賠上企業對政府的信賴,也侵害憲法保障的財產權。

民營電廠尚有外國投資人,若侵害其權益,政府除了依投資保障協議要補償外,還損及國際形象,這本帳究竟是賺是賠,政府應深思。

聽打‧逐字稿陳愛君

陳啟祥們打通關的錢,去哪了

林益世案愈演愈烈,大家的焦點都是在林益世及家人身上。但如何會有此案?合理的懷疑,沒有數倍的利潤,為何要去搶?

經濟學理論告訴我們,陳啟祥要拿出大錢來打通關節,背後是「競租」。下腳料市場是個寡頭壟斷市場。背後一定有相當大的利潤,才會大家搶。誰被斷料,利潤就飛了,因此「陳啟祥們」就會有動作。

據悉,中鋼的脫硫渣鐵主要由高雄當地的三家廠商承包,三家業者各自有政治人脈撐腰。多年來,三家與所簽訂的脫硫渣銷售合約,條件報價均相同,數量則每家每年均分(這一點公平交易委員會應該調查)。三家業者形成恐怖平衡,任何一家稍出差錯,其他兩家就有機會多分。因此多年來三家業者因造成環境汙染被檢舉,而遭中鋼斷料的事件屢見不鮮。

根據中鋼卅日澄清稿指出,中鋼收取業者廠交價,中間價差扣除運輸、金屬篩選、尾礦處理及管理等費用後,其獲利應屬有限。地勇一年拿到十二萬噸脫硫渣,收入約為七千八百萬元。推算若地勇公司是因處理下腳料被索賄數千萬元並不合理。

不過中鋼的說法遭民營鋼廠質疑。民營業者說脫硫渣提煉出的銑鐵,純度很高,非常受到電爐廠歡迎,收購價每噸約可比一般廢鋼高三百元,估算地勇一年的收入是十五億元,而非中鋼所說的七千八百萬元。

另外,中鋼的下腳料還有爐石著磁料及爐下著磁料,部分轉賣給地勇,其決定都跟林益世的斡旋有關。這兩種下腳料除含鐵量更高,拜科技之賜還可點石成金,更是一筆可觀的收入。

因此我們要問:中鋼為何賤賣下腳料?環境汙染的成本,誰來承擔?高雄市環保局為何只用開罰?中鋼為何只用停料來處置?汙染不能只用開罰,而是應該內部化,應讓業者來承擔。這樣業者就沒有超額的利潤,就不應該拿出那麼高額的錢出來賄賂,打通關節。

超額利潤的形成,中鋼、高雄市環保局都脫離不了關係。超額利潤由來已久,特偵組該查的不只是這兩年的林益世收賄,過往的超額利潤,打通關節的錢,跑哪裡去了?

聽打‧逐字稿陳愛君